宁夏固原古雁公园后的古雁岭炒股配资评测网,藏着大雁叼旗救城的传奇,这究竟是怎样的故事?
北宋时,岭旁有座宋军驻守的城池遭辽军围困,城中弹尽粮绝时,宋军大旗被辽军射落,士气跌至谷底。就在城池将破之际,一只大雁从山岭疾飞而下,叼起坠落的旗帜重新插回城头。
城内宋军见状以为天助,拼死守城;辽军则觉天意难违,最终撤兵。这只大雁救了城池百姓,此后人们便称此岭为“古雁岭”,那座城也成了“古雁城”,历经岁月演变为如今的固原城。
固原地处黄土高原六盘山北麓的清水河畔,海拔多在1500米至2200米间,是宁夏海拔最高的城市。古称“太原”,此“太”读作“太”,意为大而高平的高原。
展开剩余77%约2800年前的西周时期,大臣尹吉甫曾奉周宣王之命率军征讨玁狁,直抵今日固原,大胜而归。《诗经·小雅·六月》中“薄伐玁狁,至于太原。文武吉甫,万邦为宪”,便是对他功绩的赞美。
战国时,这里属秦国领土。公元前337年,秦惠文王设乌氏县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此地农牧业兴盛,出现了一位富甲天下的女商人乌氏倮。
她以牧业发家,骏马千匹、牛羊万计,为朝廷提供大批军马,对秦国经济贡献极大,秦始皇给予她“比封君”的优待,允许其进宫朝见、参与议事。西汉武帝元鼎三年(公元前114年)设高平县,至明朝弘治十五年改为固原州。
两千多年来,固原一直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军事重镇与交通要塞,也是中西方商贸文化的交融之地。
王维在《使至塞上》中写道:“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”诗中的萧关,就位于固原东南。历史上,昭君出塞、蔡文姬入胡、玄奘取经、林则徐发配新疆、左宗棠抬棺西征等,都曾从萧关经过。
作为“秦之四塞”之一(东函谷关、南武关、西大散关、北萧关),公元前220年,秦始皇出巡首站便指向西北,经萧关到六盘山举行祭山仪式,后又至潴挪县(今固原彭阳县)的朱鹮秋,举行了登基后的首次祭水活动,拉开历代帝王祈福祭水的序幕。
固原还有一处不得不提的胜景——须弥山石窟。它是中国十大石窟之一,位于原州区西北的须弥山上。因周围是丹霞地貌,土质松软,利于开凿,北魏太和年间,崇佛的孝文帝拓跋宏在此大规模开凿石窟。
现存150多座石窟分布在连绵两公里的八座山峰上,其中第五窟大佛楼的佛像高达20.6米,耳朵有两人高,眼窝直径一米多,是唐代罕见的由整块巨石雕刻而成的大佛像,据说雕于武则天时期。
这座丝绸之路上“西出长安第一城”,留存着太多历史印记。西周尹吉甫在此大败猃狁,秦宣太后芈月的恋人义渠王曾在此称雄,秦朝乌氏倮因畜牧受秦始皇嘉奖,这里还是秦将蒙恬北击匈奴的后方。
东汉班彪在固原写下《北征赋》,其子班固、班超也与这片土地渊源颇深——班超“投笔从戎”后曾在此筹备西域事务,为丝绸之路的畅通立下汗马功劳。
北宋康定二年的好水川之战发生在固原,宋军大败后范仲淹遭贬,忧愤中写下“塞下秋来风景异,衡阳雁去无留意”的《渔家傲·秋思》,词中苍凉的边塞气象,正是固原历史的侧写。
近代,固原还是红军长征的经过地与胜利会师地,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留下足迹,青石嘴战斗遗址、将台堡会师纪念馆等,都承载着珍贵的红色记忆。
当你走进固原,既能在须弥山石窟的佛龛前触摸北魏至唐代的雕刻艺术,在开城遗址的残垣中想象元代王府的辉煌,也能在萧关古道的风声里遥想昭君出塞的驼铃,在清水河畔的夕阳下感受丝绸之路的千年脉动。
那些沉淀在黄土高原褶皱里的故事,正等着每一个过客来倾听——这座被时光反复打磨的古城,始终以厚重的姿态炒股配资评测网,诉说着属于中国西北的传奇。
发布于:山东省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